新闻中心
3月15日晚,央视 "315" 晚会曝光不可注射的美容针。据报道,2022 年 7 月在武汉举办的美博会上,多家化妆品公司将只能外用涂抹的妆字号产品,在会场内大肆违规营销,现场非法注射,通过参展办展名义,将大量未备案的“三无”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批发给形形色色的美容机构,最终被注射到消费者的脸上。而就在不久之前的2月2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最新曝光的一批医疗美容行业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中,就有多项涉及非法从事注射类医疗美容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多个省份近日发布2022年度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中,注射类案例亦被点名。 “315”晚会中特别披露,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简称:八大处整形)接待的很多患者都是因为脸部注射了“化妆品”导致的各种惨剧,违规违法注射,已成为了近年来医美产业投诉的重灾区。
为此记者专访了有“整形国家队”之称的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西南中心——成都八大处医疗美容医院多位国内专家,实地了解微针注射的现行管理情况及非法“化妆品”注射的危害。
(八大处医院管理公司集团总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前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 祁佐良)
据四川八大处医院管理公司集团总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前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祁佐良教授介绍:近年来,中国医美市场占据了医疗大健康产业最热门的赛道,成为了吸引社会广泛关注的消费热点。而由于市场发展过快,亦出现了大量虚假宣传、水货/假货泛滥、违规操作、非法经营等频出的社会性问题,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而注射类产品,因其相对的便捷性与隐蔽性,更成为了“黑医美”泛滥的核心问题。事实上,按照风险程度我国对注射类产品有着严格的分类管理办法,诸如晚会中所曝光的“水光针”产品,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去年发布的《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2022年第30号)》已经明确,必须按照III类器械监管(指使用非常复杂、风险较高的医疗器械)。而在虚假宣传中,“水光针”摇身一变,成为了“妆字号”的营销用品名称,再通过高利润回报,混淆是非,严重搅乱正常医疗服务秩序,一直是国家严厉打击的对象。央视新闻对此案例的曝光,充分说明了国家政策、媒体监督的重要性,而作为医疗机构,应该与有关部门、公众媒体,各类组织协会一道,通过大量合规的标准化医美科普宣导,树立求美者对医疗注射的健康认知与防患意识,明辨是非。
(成都八大处医疗美容医院执行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唐勇)
作为成都八大处执行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唐勇教授与微创美容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周俐君则表示:看似简单的针剂注射,其实存在大风险。如果不熟悉面部血管、神经、肌肉的分布会造成血肿、神经损伤、感染甚至严重伤害有致命性危险。成都八大处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亦接到了大量须要注射修复的求美者,很多客户在前期其他机构诊疗过程当中,甚至不了解自身所注射针剂的注册名称、批号,生产日期,注射剂量,乃至于注射人员是否具备注射资格……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并发症问题。两位专家提醒记者,用于注射的产品首先必须要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注册申请并获得国家III类医疗器械备案,同时确保在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系下开展研发及生产经营活动;在临床环节,医疗机构从事医疗器械相关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者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简单来说必须由具备《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和《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书》三证的专业医生在特定场所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而3.15曝光的水光产品实际是属于“妆字号”产品,而“妆字号”产品只能用于皮肤表面涂抹,不可以用来注射。
(成都八大处医疗美容医院微创美容科主任 周俐君)
近年来,医美产业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动态监管的过程。一个产业的公序良俗,除了通过健全的监管规则,制度规范,支持合法合规医疗美容机构发展壮大,提升医疗美容行业发展质量之外,提升全民医美健康意识,实现良好的医美消费认知,将是未来中国医美产业健康茁壮的群众基础。
新闻来源于:红星新闻 《315曝光“妆字号”打进皮肤,八大处教你辨别“微针和危针”》